10年相伴,只為守護老兵口福!祝99歲川籍抗戰老兵何鏡明老先生好口福,更幸福!……
近日,新橋口腔醫院來了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头藛T一眼認出了這位老壽星,連忙上前攙扶。老人須發全白,身穿一件印有“中國遠征軍”字樣的外套,胸前佩戴的一枚勛章顯示了他的特殊身份——抗戰老兵。
這位老兵名叫何鏡明,今年99歲。自從十年前在新橋口腔接受了義齒修復治療后,他就成了新橋的忠實顧客。
何鏡明老人前往新橋口腔復診
時光拉回十年前,在2011年的一次愛心義診中,新橋口腔醫院的醫生發現何鏡明老人多顆牙齒缺失。據他老伴介紹,老人缺牙已經十幾年了,長期無法正常進食,身體也日漸消瘦。 了解到他的情況后,新橋口腔決定為他義務提供口腔修復治療,并安排了國內修復權威、原華西口腔名老專家陳蕊然教授親自接診。
華西專家出手
89歲老兵落齒“重生”
到院后,口腔CT檢查顯示何鏡明下頜的牙槽骨已嚴重萎縮。陳蕊然教授告訴老人和家屬,這是由于下頜牙長期缺失造成的。在綜合考慮老人的口腔狀況、身體狀況以及個人意愿后,陳蕊然教授為他實施了活動義齒修復方案。
在“新牙”的幫助下,何鏡明告別了糊狀食物,重新品嘗到了蔬菜、水果、肉類、堅果等食物本來的味道,營養狀況得到了改善,說話也不再含糊不清了。此后,嘗到甜頭的他乖乖配合醫生復診。
在義齒的幫助下,今年已99歲的何鏡明依然可以正常吃飯,精神狀態也不錯,他還喜歡出門活動,喜歡跟人聊天。
2011年,陳蕊然教授為何鏡明老人看診
行醫半世紀
培育接班人傳承華西技藝
當年為89歲老人做義齒修復的陳蕊然教授,自己也已年逾七旬。她50年代畢業后就在華西口腔醫院修復科工作,是國內知名美學修復權威專家、華西名老專家。在從事口腔臨床工作的半個多世紀里,陳蕊然將一腔熱忱傾注在了牙齒修復上,臨床、教學、科研各方面都兢兢業業,培育出了許多優秀的口腔人才。
2005年,陳蕊然開始在新橋口腔醫院出診,負責修復科的臨床和帶教工作。在新橋的近十年里,她將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年輕醫生,孫憲強就是她的得意門生之一。
孫憲強專攻種植牙和美學修復方向,先后師承陳蕊然教授和我國著名種植專家、原華西醫科大學國家衛生部口腔種植科技中心副主任劉果生教授。目前,孫憲強已成為新橋口腔修復科的青年骨干,陳蕊然教授退休后,他承擔起了何鏡明老人的復診工作。
2021年,孫憲強醫生接棒陳蕊然教授為何鏡明老人完成義齒治療
薪火相傳
新橋口腔十年堅守
“很幸運,我在一個醫生最重要的成長階段遇到了陳教授這樣的導師,她對專業的嚴謹、對技術的苛求,對醫德醫風的恪守都讓我們這些后輩受用不盡。”孫憲強這樣評價自己的老師。在陳蕊然的悉心指導下,孫憲強在處理疑難病例時從評估、治療方案選擇到術后效果,都有了全面的提升。
陳蕊然視傳幫帶為己任,在臨床帶教中非常重視通過對個案的分析、探討,讓年輕醫生主動去思考、學習和總結。在前輩的引領下,新橋的年輕醫生在實踐中不斷成長,最終完成接棒。
很多做修復治療的患者需要長期復診,接棒陳蕊然教授后,孫憲強都能圓滿完成后續治療,繼續為老患者服務。他說:“有不少患者在新橋看牙的歷史超過了10年,從一個人看牙,到全家老小都來新橋看牙,很多人跟我們醫生都處成了朋友。一家開了20年的醫院肯定會積累很多的老患者,那我們醫生就有義務為他們繼續服務下去。前輩退休了,我們年輕醫生必須頂上來。”
回到文章開頭的那一幕。2021年末,何鏡明再次來到新橋口腔,對義齒做適配性調整,接診他的醫生正是孫憲強。經過再次的取模和試戴,第二次就診后老人配戴上了修復后的義齒,他試著咀嚼了幾下,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接棒華西前輩,成為新一代“口福”締造者,新橋口腔的年輕醫生們做到了。
不止是修復科,新橋口腔在種植、正畸、兒牙等??凭怯扇A西口腔專家擔綱學術帶頭人或首席接診專家,人才梯隊涵蓋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等各類各級口腔專家逾百人。正是這樣的人才配備,讓來新橋看牙的每一位顧客都能享受到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和后期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