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82歲的退休高級工程師楊開明完成了全口義齒修復治療,重新擁有了一口能嚼花生、能啃玉米的好牙。為表達感謝,他向新橋口腔成都蜀漢院區贈送了自己的書法作品。 楊開明的書法習自啟體,同時融入了自己……
近日,82歲的退休高級工程師楊開明完成了全口義齒修復治療,重新擁有了一口“能嚼花生、能啃玉米的好牙”。為表達感謝,他向新橋口腔成都蜀漢院區贈送了自己的書法作品。
楊開明的書法習自啟體,同時融入了自己的風格,雋秀飄逸又蒼勁有力,作品曾入選“四川省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書畫作品展”,他本人多次擔任書法比賽評委,曾為寺院等眾多機構題字,很多人向他求墨寶。而這一次,他精心挑選了幾幅得意之作贈給新橋口腔醫院。
“送錦旗不足以表達我的感謝,作品更能表達我喜悅的心情,客觀上也宣傳了傳統文化,展示了書畫藝術的美!”
圓滿人生 難掩缺牙遺憾
工程師、書法家、國標舞發燒友……楊開明擁有眾多身份。他從小就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成績優異、愛好廣泛,1965年畢業于重慶大學熱能動能裝置專業,退休前一直在電力系統工作,是某大型電廠的高級工程師,退休后活躍在老年大學、書法愛好者等圈子,琴棋書畫造詣頗深,生活充實而快樂。
“好漢不提當年勇,退休后百無聊賴,主要就是鍛煉身體和發展書法愛好,書法是我從小就有的愛好,上私塾開始就喜歡……”退休生活固然豐富多彩,但牙齒問題也始終困擾著楊開明。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上下牙齒陸續缺失,十年前安上了活動義齒。
前年,楊開明發現僅存的兩顆大牙中有一顆出現了松動,“我在想,如果睡覺的時候這個牙掉下來了,萬一掉進我的氣管就很危險了!”他去醫院拔了牙,又將就用了一年多。去年,最后一顆大牙也變得搖搖欲墜,原來的活動義齒無法繼續使用了,楊開明早就聽聞現在有更新、更好的技術可以解決缺牙問題,打算去醫院咨詢。
傾心種牙 考察多家口腔機構
作為一名上過大學、出過國,也親身參與了中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歷程的退休高工,楊開明對新事物秉承著一個開放的心態和審慎的態度。了解到種植牙這項“新”的治療技術后,他非常心動:“醫學技術日新月異,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我也要與時俱進!”
楊開明在看牙這件事上非常嚴謹細致,對口腔機構更是精挑細選。在兒子的陪伴下,他考察了多家口腔醫院和門診,最后決定在新橋口腔治療。“我是工科出身的人,一向尊重科學,明白術業有專攻這個道理,雖然查了很多資料,也問過一些種了牙的朋友,最后還是要以醫生的專業意見為準,所以選擇在哪里看是第一步。”
以他在考察中所見,新橋口腔的整體工作規范有序,從接待到咨詢、檢查、面診各個環節設置合理,流程清晰,讓他相信這樣的機構是值得信任的。
綜合考量 接受全口義齒修復
經過咨詢,楊開明和家人了解到全口種植牙需要通過手術在牙槽骨內埋入8-12顆種植體,有一定的創傷??紤]到他的年齡和基礎疾病,以及曾經接受過心臟搭橋手術等病史,更傾向于保守治療,但之前咨詢的口腔機構都強烈推薦全口種植牙。
來新橋口腔后,醫生充分考慮到他的情況,給出了更加人性化的方案選擇。
主診醫生李雪表示,像楊開明老人這樣的情況并非絕對不能嘗試種植牙治療,但也不能因此否定其他治療方案的價值。“對于缺牙患者來說,治療方案并不是唯一的,種植牙、固定修復、活動修復要視具體情況而定,綜合楊叔叔的年齡、病史和身體條件,以及家人和本人的意愿,我們為他推薦了全口生物義齒修復方案。”
今年10月,楊開明在新橋口腔成都蜀漢院區完成了全口生物義齒修復治療,經過調試和一段時間的磨合,這副義齒的舒適度和咀嚼效率都讓他非常滿意,“新牙齒很好用,嚼東西不費勁,我今天早上還啃了玉米!”
“我比較了一下,這副牙齒的材料比我之前的好很多,設計也更加科學合理,安上以后外觀上和真牙基本沒什么區別,可以穩穩地吸附住,吃飯、啃蘋果都不成問題,取戴也方便,用舌頭一頂就能下來,完全超出了我的期望!”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臨床上對于牙齒缺失的修復治療有了更多的方案選擇,種植牙是臨床上公認的缺牙后的首選治療方式,但也需要根據個人的情況合理選擇。適合的就是最好的,臨床診療需要的不僅是技術,還需要一些溫度。
作為一家成立20余年的口腔機構,新橋口腔將繼續以求真務實的態度服務廣大市民,幫助更多的人收獲好牙、好口福!